河南25个省直部门移民迁安包县工作的爱心合唱(续)

 

三、省财政厅:

把淅川当家乡  视移民为亲人

2009年7月29日,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动员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由省财政厅分包淅川县移民搬迁工作。同年8月14日,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试点村搬迁启动的前两天,省财政厅派出了以副厅长赵庆业为组长的帮扶工作组进驻淅川开展工作。几年当中,他们把淅川当家乡,视移民为亲人,带着厅党组的重托,按照“帮扶移民用真心、对待移民凭诚心、积极协调讲耐心、重点扶持献爱心”的要求,把真情注入到丹江水中,用真心与移民贴在了一起。在淅川各级干部和移民群众中树起了新时期河南省各级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淅川县移民安置指挥部为此打专题报告,恳请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建议省委、省政府为他们记功嘉奖。

俺们家乡在淅川

据相关资料显示:为了方便工作、践行使命,省财政厅包淅川工作组的办公室正墙上,由省书协副主席刘安成题写的“践行科学发展,情系丹江移民”12个大字引人注目。他们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文件和资料,墙壁上贴满了涉及移民搬迁方面的挂图和表格。墙角位置经常存放有方便面和一个或两个被用完的方便面空箱子。

“组织上派我们来淅川,淅川就是我们的家。淅川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我们铭记在心,为家乡淅川和移民服务也理所应该”!工作组副组长、时任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袁玉友记忆犹新。他说:“办公室墙壁上的挂图和表格,我们工作组的同志精心制作成过塑小册子,装在胸前不离身,对着小册子,安排布置我们每天的具体工作”。

实事就是这样。工作组到了淅川,就紧紧围绕“确保移民迁安任务圆满完成,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不足一个月时间,遍了8个乡镇,10个试点移民村,通过座谈访谈的形式,与千余名干部群众坦诚相见,同时借阅研读了移民乃至淅川县情等多方面资料,可以说他们是白天深入乡村组调研,夜晚在办公室集中讨论,很快撰写出考察报告、工作汇报、相关请示等四五个方面的文稿,有情况、有问题、有原因分析、有解决办法、有工作建议,发挥了指导引领和参谋等助理决策作用。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战略决策高瞻远瞩、意义重大,但同时对迁安两地尤其是库区淅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全省16.6万丹江口库区移民出自淅川一个县,16.6万人除试点搬迁1.1万人之外,两年之内每年需搬迁7.75万人,迁安时间非常紧迫。再加上这次搬迁是新老移民交织并存(占1/3是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老移民)、试点搬迁与一批移民工作交织并存(因为搬迁不是今天开会动员,明天移民就可以搬走,中间过程多),一批搬迁和二批移民工作交织并存、出县外迁与县内安置移民交织并存,况且淅川还肩负着3个集镇、36家工业企业、168家专业项目单位的迁建和库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及输水总干渠段拆迁建设、渠首枢纽工程拆迁建设、7万多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老移民后期扶持等多项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困难前所未有。

然而,工作组的同志们直面困难挑重担,用真心诚意和执着开展工作。几年中,他们确实把心放在淅川,放在了家乡。为了移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忙碌身影和现场解决问题的一朝一暮,深深地感动着淅川的各级干部,刻在了移民群众心中。据该县移民指挥部宣传组当时一位负责同志介绍,他对省财政厅包县工作组莅淅期间的其中一个月工作情况进行过统计:“2/3多的时间在乡村和移民户家中调研了解情况,化矛盾、解疑感、宣传政策、理顺情绪,为迁安工作铺路子、清障碍,1/3多的时间在省市县汇报、开会或协调争取项目,先后解决了50多件移民搬迁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他们真了不起”。另一位工作人员说,正是财政厅工作组干部们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的敬业精神,很好地带动影响着淅川移民迁安工作的平安、顺利、和谐搬迁,淅川的这项工作也因此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真情融入在行动

“调研好情况,向财政厅党组作出汇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付诸实施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地方各级干部和移民群众的希望与期盼”。赵庆业说:“要把我们对移民的真情实意融入到实际行动中去”。

                         省财政厅驻淅川工作组在移民村召开座谈会

针对淅川县移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工作组的同志们适时提出了操作性强、帮扶力度大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使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这次移民迁安的政策倾斜措施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如,2009年省财政厅按照迁出一人200元、迁入一人200元的标准,对淅川及其他24个安置移民的县市区下达移民补助经费3000万元,其中淅川县1631万元;对全省每个移民安置点补助50万元支持移民新村建设,其中2009年下达资金3750万元,2010年下达2550万元;安排资金3029万元解决移民迁安工作经费不足;针对淅川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简称两会)存贷款兑付难、一度成为移民顺利搬迁的“拦路虎”问题,省财政厅先期向淅川县超借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兑付搬迁移民“两会”债务,消除广大移民搬迁的后顾之忧,让移民“轻装”搬迁;安排资金4.6亿元,对25个移民安置县进行校舍维修改造;紧急下达资金100万元,购置救护车辆,保障移民平安搬迁。为激励先进,确保移民稳定,省财政下达资金12000万元用于移民搬迁建房奖励。

                 淅川移民前最后的晚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基础上的续建。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淹没淅川县耕地28.5万亩,被誉为“一脚踩出四两油”的三大川(板桥川、顺阳川、淅川)基本淹完,同时全县工矿企业受淹影响、发展缓慢,全县各项淹没损失按当时价计算达7.4个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又淹没淅川耕地13.1万亩,境内的大量农业设施淹没殆尽,同时关停并转迁工矿企业350多家,造成下岗职工10000多人,全县各项淹没实物损失总计近百亿元。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淅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淅川是移民的根,根牢固了迁出的移民才搬得心安,留下的人员方心里踏实。省财政厅工作组的同志们深谙此理。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摸底,与企业负责同志促膝谈心,最终工作组提出了对淅川实施重点扶持政策,为淅川工业企业铺就一条“调整结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追求绿色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路径。据福森药业董事长曹长城介绍:“在工作组的引导下,我们积极建设低碳企业,并争取到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560万元。工作组还同福森、淅铝等几家骨干工业企业结成了‘亲家’,为企业多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献计献策”。淅川县时任财政局局长梁明贵说,工作组的功劳可大了,通过他们的牵线搭桥,省财政厅党组高度重视,2009年12月,时任厅长钱国玉主持召开厅长办公会议,对淅川在政策帮扶、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经费保障上给予倾斜的建议进行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后逐步得到落实。2010年5月,财政厅又与省发改委、省移民指挥部联合下达通知,提出扩大淅川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财税支持、支持淅川产业聚集区建设、对淅川用电给予优惠、组织省内受水区对库区实施对口支援等扶持政策。 

淅川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作组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将该县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国家级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三年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200万元;筹措资金3496万元支持淅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筹措资金2.6亿元,支持25个移民安置县进行土地整理;通过协调,将24个移民安置县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18个县纳入国家级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专项县;及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使移民安置后及时享受到与安置地农民同样的政府补贴。

一次次往返郑州与淅川间,争取到油料倍增计划项目资金1300万元;争取到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380万元……

一回回贴心的走访,一个个诚意的帮助,一项项得力的措施,工作组对移民乡亲们的尽心尽力,迁安双方各级干部和搬移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帮扶重在暖人心

淅川县这次移民搬迁,分为试点、一批和二批共三个批次进行。其中,第一批搬迁涉及10个乡镇,57个村,共移民6.6万人,安置区涉及河南省6个地市、25个县市区,设立移民集中安置点67个。其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工作中,赵庆业一行发挥在省直人员熟悉等方面优势,对移民对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向省移民指挥部动态反映,并先后深入安置地与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人事厅等工作组互通情况,加强联络,会同淅川县乡干部和移民代表到安置区联系对接,优化选择移民安置点,有效保证了第一批移民安置对接工作如期完成和新村建设工作的按期开工。有人说,河南省丹江口库区16.6万移民集中安置点数由开始规划时的562个减少到实施后的208个,省财政厅包淅川县工作组的同志们功不可没。

2009年8月20日,是淅川县金河镇深山区的姚湾村试点移民788人搬迁日。赵庆业副厅长考虑到山路崎岖,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便带领工作组人员于头天赶到该村组织指挥装车,并协调运送车辆于当天下午全部集中到镇政府所在地,第二天凌晨又组织运送队伍夹道欢送远迁的乡亲。看到移民们依依不舍告别祖辈生活的家园,看到恋恋难分的浓厚乡情,赵庆业流泪了。他对工作组的同志们说:“移民乡亲不容易,咱们一定要把他们当亲人,带着对移民和对淅川的感恩之心做好帮扶工作”。

他们理解移民,他们的心永远和移民在一起。郑州到淅川,856多公里,工作组成员无数次往返其间。“淅川是家,郑州也是家”。袁玉友说:“来到这家想那家,回到这家想那家,但我们的心里都清楚,淅川的家是大家,郑州的家是小家,为了大家宁舍小家。”

千言万语做工作,千辛万苦搞帮扶,千方百计谋发展,他们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用心执着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淅川县九重镇张冲村和盛湾镇陈庄村都是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县内安置村。2010年1月中旬,寒风裹着雪花,崎岖山路泥泞难行。赵庆业带领工作组翻山越岭深入这两个移民村,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春节前的2月上旬,工作组再次来到张冲村、陈庄村,为115户贫困户送来了面粉、食油、棉被及慰问金。移民新村建设得如何,能否满足群众的居住要求?2010年3月份开始,工作组几次走进两个安置点督导施工进度,检查工程质量。考虑到移民后的长远利益,又建议把张冲、陈庄两个移民新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们一次次往返于淅川和郑州之间,最终争取到建设资金560万元,为两个移民新村修通道路、配齐水电、建起了公共设施。

2010年7月24日,淅川县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全县大面积受灾。工作组深入大石桥、老城等移民重灾乡镇全面了解灾情,及时申报救灾资金。省财政厅主要领导又亲历亲为,带着相关方面人员深入灾区调研指导,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并陆续下达了淅川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647万元、特大防汛资金450万元、倒房重建资金8560万元等,用于安置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水毁工程修复及灾民倒房重建。

2010年11月,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安保新接任驻淅工作组组长。上任伊始,他就迅速奔赴淅川深入移民乡镇、移民新村了解情况,与移民干部打成一片,为第二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工作出谋献策,督查指导。

袁玉友,身患严重的肩周炎和颈椎病,常常疼得无法入睡,可他仍走进移民中笑谈移民事、谋划发展经,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荣誉移民”。

组员孟韶华,对家庭他总是说忙,爱人生病住院,他一推就推到爱人出院。为移民他总有时间,他说他的时间都是移民的,我不能离开淅川。

…… ……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情注丹江,心系移民?

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安保新说,是我们对移民的一片真情,是我们在真情中升华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执着、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

淅川县的领导们总是说:是省市的坚强领导,省直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我们才有信心、有能力如期完成全县移民搬迁任务,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上这份满意的答卷!

马蹬镇时任党委书记衡尚武说,是省财政厅做我们移民工作的引路人和坚强后盾,我们组织好移民搬迁工作的信心不减,决心更大、更足了。

搬迁时,移民乡亲握住工作组同志们的手热泪盈眶:“你们一心为我们着想,是咱移民的贴心人,我们从心眼里感谢你们,到新家了你们可得去俺家作客呀”!

悠悠丹江水,见证着工作组的无私奉献,诚诚的移民心,铭记着工作组的真情厚谊。他们——省财政厅驻淅川移民工作组,在淅川移民和人民心中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四、省人社厅:

社会保障跟进 破解迁安难题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大迁安期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分包新乡市封丘县移民迁安工作。该厅对封丘县乃至全省接收安置南水北调移民的6地市25个县(市、区)的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精心谋划,整合政策资源,全力服从和服务于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当中,全省各地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在家门口举行上岗招聘会,让很多移民搬迁后早日实现了转岗就业、家门口就业和高薪就业;通过投入各项扶持项目资金,帮助、,协调移民及时规划和实施了一大批种养、加工、生产开发项目,使移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深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在中国水利建设和移民安置、社会保障事业中树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该厅包县工作组的同志们,把封丘当家乡,视移民为父母,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移民搬迁战场上,封丘——淅川大地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酷暑,走村入广搞家访,田间地头解疑惑,帮助规划理思路,协调项目争资金,为实现移民和谐顺利如期搬迁和后续稳定发展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被迁安区干部们称为功臣,被移民乡亲们称为亲人。

让移民安居乐业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上的续建。初期工程建设,淹没河南淅川县幅员面积54.3万亩,其中耕地28.5万亩,10多万县内后靠安置移民只有上山发展林业,经过30多年的开发,淅川桑、橘、油桐等经济林木已成规模。但这次移民国家规定,丹江口库区172米水位线以下淹没实物指标国家给予补偿,水位线以上资源统称“线上资源”国家不给补偿。这就带来了许多“淹房不淹(林)地”的移民人走林子带不走的情况,且涉及移民多、损失很大。据当时测算,淅川库区淹没线以上林地价值大约30亿元人民币。淅川为此采用转让林权等多种办法来解决经济林木变现问题,但始终难以找到买家。

怎么办?时任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和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王树山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紧跟移民迁安步伐,充分调用一切社会资源,及时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发展项目、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尽快部署实施,尽快开展对口帮扶,才能确保移民群众情绪稳定,尽快将精力转移到恢复发展生产上来,确保他们在新家园安居乐业”。

                  邓州淅川心连心——邓州市陶营乡(香花张寨)移民搬迁欢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时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表示,“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对口帮扶,特别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切实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契机,更是我们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广大移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必须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库区移民安置对口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思路,创新方法,解决移民安置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腔热情地为移民群众办利民、稳民的实事,真正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郭厅长是这样说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是这样做的。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以来,库区群众一直处于等待搬迁、渴望搬迁的状态,迫切希望能够早日搬迁、早日安置、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期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由包县工作组率先在库区淅川县和分包的封丘县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意见,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后,很快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大力开展“四送”活动,着力抓好十五项移民安置对口帮扶措施落实的通知》两个正式文件印发。通知内容包括:给移民送技能培训、送就业岗位、送发展项目、送社会保障等等。条条通知、个个举措,无一不在温暖着每一个移民的心,这些政策(通知)的出台和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仅让移民看到了希望,更觉得有了奔头,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移民顺利搬迁,在新家园安居乐业。这些举措深得移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也使省领导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指示精神在移民大迁安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帮扶移民稳定发展

2010年3月4日,春寒料峭,但荥阳市广武镇西魏营移民村的文化广场上暖意融融,正在举行的“春风行动温暖移民专场招聘会”吸引了村里的男女老少。17家企业招聘摊位前围满了移民乡亲,负责招聘的人员热情、耐心地向大家介绍着岗位情况。移民魏保开心地说:“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太方便了,政府想得这么周到,俺挺感激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移民包县工作组副组长夏继水在荥阳招聘现场说:“为了让移民群众尽快就近就业,我们协调荥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上门,让移民尽快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次招聘会是个尝试,下一步要在全省移民村推广”。

荥阳市广武镇东魏营移民村,于2009年8月从淅川县上集镇搬迁到此。在移民魏秀英家中,18台电动缝纫机占满了两间屋子,20多名妇女一边埋头缝制,一边聆听郑州机电工程学校服装专业老师讲课。44岁的魏秀英在老家搞裁缝加工裤子20多年,搬迁后在新家又干起了老本行,为荥阳市一家制衣公司缝纫裤子,一月能挣2000多元。村里多数妇女对此很羡慕,加之在老家均有踏缝纫机这个基础,所以都想与魏秀英一样在公司领料加工裤子。荥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请来了专业老师免费给这些妇女进行培训,讲授制衣工艺流程、加工工艺、加工安全等,大家受益非浅。

  荥阳市人社局为移民举办缝纫技术培训班

魏秀英说:“当时村里有100多名妇女想学缝纫加工衣服,我们家地方有限,只好让她们轮流学习。没有想到政府这么支持我,我一门心思在想,一定要带动姐妹们搞好缝纫,增加收入,让众乡邻都安居乐业”。

笔者最近了解到,许昌县人事劳动部门的同志通过逐户家访,了解到姬家营村移民有编制挂毯的传统技术后,立即与总部在许昌的全球最大假发生产企业瑞贝卡集团协商,使之与姬家营村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带动他们继续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原阳县人事劳动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投资5万元组织县技工学校教师,带着15台缝纫机、15台电焊机等设备,把培训班办到移民新村,使村内53位年轻移民在家门口接受技能培训,并很快成为专业人才,有的自己办厂兴业,有的被企业高薪聘用为固定工人;平顶山市捆绑使用多方资金为移民新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并利用政策扶持开办养殖小区,帮助移民安稳致富。

封丘县接收淅川县老城镇险峰、陈岭两个村两批移民722户2899人,安置在陈桥镇专设了移民社区。通过包县工作组和县镇各方面的协调帮扶,移民迁入后很快稳定下来,并融入当地生活。目前两个移民村均有自己的产业,有固定的集体收入。其中,陈岭村年集体收入达10多万元,移民群众的年均收入水平比搬迁前翻了几番:有的在家门口自己创业挣钱,有的吃住在家就近务工创收,还有的利用一技之长,把土地租出去后外出务工“捞外快”。近年来,该村已先后被省政府移民部门授予全省丹江口库区移民旅游试点村和全省丹江口库区移民美丽乡村美好移民村。据笔者最近在陈岭、险峰村调研获悉,两个新村搬迁以来,均与周边村庄建立了友好关系,目前是村村相通,邻里和睦,其中陈岭一个村中已先后与当地居民成婚的男女青年就达46对之多。

祖祖辈辈生活在库区的移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还有出国学习的机会。2010年下半年,21名试点移民村 “两委”班子负责人赴日本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农村管理先进理念、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市场运行模式,带领移民群众发展生产、创业致富的信心足了、办法多了,扬正气树新风,学技能快发展、促和谐保稳定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工作。

新农保政策惠移民

为了实现库区移民应保尽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同志们两次到移民迁安两地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征求移民意见,研究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本着方便移民的原则,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最终实行”先参保再转移,先保留再接续”的办法,对已搬迁的试点移民确定随安置地工作进程参保;尚末搬迁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待迁移民则在原籍参保,搬迁后再转移保障关系;移民到非安置区的保障关系搬迁后在原籍保留,市、县财政补贴仍由原籍市县承担。

     中牟县人社局在姚湾移民村举办专场招聘会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还及时将部分有移民安置任务的县(市、区)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探索解决库区移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把所有库区移民全部纳入了新农保试点范围。60岁的老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就能每月领到60元的养老保险金。搬迁前老城镇险峰村63岁的移民张长生领到养老金时自豪地说:“我现在拿的是国家发的养老金,将来搬到新乡也不用外出打工了”。

右腿截肢的曹三姓一家4口人,女儿在郑州上大学,儿子在淅川县城上高中,迁移前由于没有耕田种地能力,一家人的生活一直相当拮据。迁移到社旗县后,曹三姓不仅享受到低保,参加了新农保,而且办了个小超市,生意还不错。提到搬迁新村后的感受,他非常激动:“搬到新家后,省、市、县里的领导都来过我家,在政府帮助下,我享受到多项优惠政策,还帮我贷款办起了小超市,家里有了经济收入,日子也有了盼头,俺打心里感谢党和政府。”

群众吃到了定心丸,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赢得了他们对移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省交通运输厅:

    视移民为亲人 把服务当责任(待续)


有疑问?

文章没看明白?还有疑问?您还可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在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联系您。

姓名:电话:

疑问: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文章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文字与部分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我方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